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单位
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校园文化
大美华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历史文化路线
党建思政路线
廉洁文化路线
专业特色路线
校园风光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2-05-13
生物安全与入侵生物学创新团队研究揭示5-羟色胺调控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机制
近日,植物保护学院陆永跃、齐易香团队研究揭示了5-羟色胺调控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内容以“Serotonin modulates insect gut bacterial community homeostasi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BMC Biology(5年影响因子8.182,中科院1区Top期刊)链接:https://trebuchet.public.springernature.app/get_content/86d66629-a772-460f-8ddb-78bba3841cd9。 生物胺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章鱼胺等是昆虫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小分子,广泛调控着昆虫各种生理功能和行为。生物胺信号通路基因是杀虫剂开发的潜在靶标。其中5-羟色胺不仅是重要的神经递质,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2016年,齐易香等首次研究发现了5-羟色胺可以通过其受体调控昆虫血细胞吞噬(Qi et al., 2016,eLife)。 该项研究是首次探索5-羟色胺在昆虫肠道免疫中具体功能,研究发现喂食5-羟色胺合成前体物质能够显著增加桔小实蝇肠道菌量,而通过RNA
2022-05-11
我校首次揭示milRNA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
近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姜子德/李敏慧团队在PLoS Pathogens(IF,6.823,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oQDE2-dependent milRNA promotes 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virulence by silencing a glycosyl hydrolase coding gene expression ”的论文。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世界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探索其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将为发展高效病害防治药剂提供分子靶标。该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初期,与milRNA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Argonaute(AGO)和Dicer蛋白合成基因(FoQDE2,FoDCL1和FoDCL2)显著的高表达;当敲除这些基因后,发现只有FoQDE2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因此推测可能一些依赖AGO蛋白的milRNA参与到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为解析香蕉枯萎病菌FoQDE2敲除突变体致病力降低的原因,通过小分子RNA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在FoQDE2敲除突变体
2022-05-09
文晓巍教授团队在Food Control 期刊发表论文
日前,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文晓巍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Food Control (SCI, JCR Q1,中科院大类分区1区, IF=5.548) 发表论文“Consumers’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risk communication: A model integrating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713522001864),文晓巍教授为通讯作者,其博士生朱莹为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包括伯明翰大学朱湄教授及我校博士生孙桑落。 Food Control 是农林科学领域权威期刊,为从事食品安全和过程控制的研究人员提供基本信息,该期刊涵盖了微生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加工系统设计和控制、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等相关领域。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旨在提高利益相关者对食品安全危害的评估和管理的理解,并使得人们对
2022-05-09
江青艳/束刚团队发现α-酮戊二酸调控动物糖代谢的表观遗传机制
5月4日,我校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教授和束刚教授课题组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综合1区,IF3 years=14.116)在线发表了题为“α-Ketoglutaric acid ameliorates hyperglycemia in diabetes by inhibiting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via serpina1e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2879),初步揭示了α-酮戊二酸调控动物肝脏糖代谢的分子机制。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束刚教授和江青艳教授,第一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袁业现、华南农业大学朱灿俊副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亮副教授,此论文得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系内分泌科助理教授徐平稳的帮助。 肝脏是营养物质代谢转化的枢纽。肝脏糖脂代谢不仅与人类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决定了畜禽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本文研究
2022-05-06
李国清教授课题组在寄生虫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兽医学院、广东省人畜共患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李国清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林矫矫研究员和陈兆国研究员合作,在血吸虫miRNAs和弓形虫外泌体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揭示了新的mRNA分子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调节作用,并对结直肠癌免疫疗法提供新策略。 兽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雪为第一作者,在医学领域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二区,IF2021 =5.293)上发表了题为“The Potential Role of MicroRNA-124-3p i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的论文 (论文在线网址: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2.862496)。 针对不同适宜性宿主来源虫体中差异miRNAs在血吸虫和宿主方面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sja-miR-124-3p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s
2022-04-27
温秀军、王偲课题组在红火蚁觅食行为和防控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农林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国家高度重视红火蚁防治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农农发[2021]3号)等文件,要求全力做好红火蚁监测和防控工作。研究红火蚁行为有助于理解红火蚁快速扩散的机制,并为红火蚁防控提供新的视角。 我校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温秀军教授与王偲副教授课题组研究了不同丁香酚衍生物对红火蚁的驱避活性,发现均可引发红火蚁工蚁触角电生理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活性。其中,异丁香酚甲醚对红火蚁具有异常优越的驱避作用。当红火蚁巢穴被破坏后,异丁香酚甲醚几乎完全抑制了受惊扰红火蚁的攻击行为。此外,将异丁香酚甲醚处理的沙子放在花盆中,可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完全抑制红火蚁进入花盆筑巢和活动(与此对应,不到一天的时间红火蚁即进入对照花盆修筑巢穴)。研究表明,丁香酚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应用潜力的红火蚁驱避物质。结果于2022年4月以“Eugenol derivatives: strong and long-lasting re
2022-04-25
我校生物碳(炭)与光学农业团队在锌电池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我校材料与能源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应亮教授带领的生物碳(炭)与光学农业团队在锌电池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Construction of mixed ionic-electronic conducting scaffolds in Zn powder: A scalable route to dendrite-free and flexible Zn anodes”(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0860)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021=30.849)上。 水系锌电池作为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的重要候选者,有望解决运行安全和成本的问题。水系锌电池的核心技术是高性能锌负极材料的研发。与传统的锌箔相比,锌粉(Zn-P)具有低成本、易加工和结构可调控等优势,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而在近年来受到了较广泛的关注。然而,Zn-P基负极仍存在机
2022-04-20
唐湘如团队在香稻高产抗逆栽培调控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湘如团队在香稻高产抗逆栽培调控取得新进展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洪卫源、陈用建和21届博士毕业生黄穗华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一区,IF2020 =5.124)上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of nitrogen–silicon (N-Si) fertilization for grain yield and lodging resistance of early-season indica fragrant ric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的论文 (论文在线网址:https://doi.org/10.1016/j.eja.2022.126508)。针对华南双季稻区的早季香稻种植因多雨和台风天气常发生而导致的产量和倒伏问题严重,本研究探讨了氮-硅施肥调控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研究表明:与人工移栽相比较,机械种植方式要提高产量和增强抗倒伏能力对氮-硅的精确
2022-04-18
我校采后生物学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陆旺金教授和陈建业教授团队在植物学TOP期刊The Plant Journal(IF5-y=7.666)在线发表题为“MaMYB4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and a substrate of RING-type E3 ligases MaBRG2/3 in controlling banana fruit ripening”的研究论文。论文在线网址: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5762。 香蕉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也是世界贸易量最大和消费量最多的水果。然而,香蕉果实采后保鲜难和损耗大是限制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香蕉果实成熟调控的分子机制可为在生产实践上研发香蕉果实精准催熟和减损增效的保鲜物流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中,研究人员从香蕉果实成熟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了1个MYB类转录抑制子MaMYB4。研究发现,MaMYB4蛋白水平随着香蕉果实成熟进程而逐渐减弱。分别通过香蕉果实瞬时过表达和番
2022-04-15
我校首次揭示植物一天中开花时间调控的分子机理,助力籼粳杂交育种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庄楚雄/周海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实时影响因子超过20,生物学1区)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thylesterification of cell wall pectin controls the diurnal flower opening times in rice”的论文(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205222001174)。 花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开花对异交授粉是至关重要的。植物一天中的开花时间影响植物的生殖隔离、杂交育种和耐热性等多个重要过程。不同的物种具有特定的开花时间,有些物种在白天开花,有些在夜间开花,还有些物种存在周期性的开闭,这与植物适应环境有关。水稻虽然都在白天开花,但不同水稻品种一天中开花时间却有所不同,特别是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分化。一般来说,籼稻在早晨开花,粳稻在接近中午或午后开花,因为这种花时不遇现象导致籼粳杂交制种产量极低。 为了解决籼粳杂交制
2022-04-02
杜冰教授团队在药食同源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我校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杜冰教授团队在中药材发酵法炮制淡豆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其相关研究成果“Semen Sojae Praeparatum alter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rats via intestinal microbiota”“Douchi amelior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by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rats”分别在国际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F 6.475)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 3.713)上陆续发表。 淡豆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传统炮制是以黑豆为主要原料,利用霉菌自然发酵而成。该团队在传统方法上进行创新,将黑豆发芽后,接入自有知识产权的复合菌种(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根霉12)进行精准定向发
2022-04-01
张亚锋副教授在植物线粒体circRNA的识别算法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我校农学院、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张亚锋副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IF2020=8.34,生物1区)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on-encoded circular RNAs are widespread and translatable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c143)。该研究开发了1款适合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环状RNA(mitochondrion-encoded circRNA,mcircRNA)的识别算法(算法链接:https://www.github.com/zyfscau/MeCi),并证明mcircRNA不仅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而且可以翻译成蛋白质。 近年来,circRNA是非编码RNA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基因组编码circRNA(nucleus-encoded circular RNA,ncircRNA)。ncirc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们主要来自于内含子反向剪接途径。在人类和动物中研究结果表明,nci
2022-04-01
食品学院博士生钟鹏在食品领域国际期刊发表综述论文
近日,食品学院研究生钟鹏在食品领域国际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IF 12.811)发表了题为“Untargeted metabolomic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food authentication: A review”的综述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111/1541-4337.12938),该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雷红涛教授。 食品真实性是目前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如生物身份、地理来源、农业生产方法、产品加工方式等,经常发生食品欺诈现象。分子标志物对确定食品的真实性有着重要作用,是大多数食品真实性鉴别分析方法建立的前提条件。相比遗传标志物(如DNA)和蛋白标志物(蛋白质和多肽),代谢标志物(如氨基酸、多酚、脂质)具有样品制备简便、应用范围广(不局限于生物身份鉴别)的优势。然而,在日常应用中仍然较罕见针对代谢标志物建立的食品真实性鉴别方法。近年来,基于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被广泛应用于寻找代谢标
2022-03-28
我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团队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封面文章
近日,农业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以Supplementary Cover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tinylated Anti-Fenitrothion Nanobodies and Development of Sensitive Fluoroimmunoassay”的文章。文章通讯作者为食品学院徐振林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后陈子键和硕士生张译丰。 农药残留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量大面广,经营分散,从源头监管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对于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该文章以杀螟硫磷为对象,通过免疫羊驼、构建纳米抗体库以及生物淘筛获得了17株特异性不同的纳米抗体,从中优选了一株纳米抗体进行定向生物素化,并结合红色荧光碳量子点,建立了基于生物素化纳米抗体-链霉亲和素-聚辣根过氧化物酶信号放大系统的荧光猝灭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于蔬菜水果中杀螟硫磷残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9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4
/
36
跳转到
学校要闻
2025-04-19
华南农业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025-04-18
聚焦OBE理念落地 共话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举办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教师专场研讨会
2025-04-18
学校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三农’问题与农业高校的使命”
2025-04-18
我校联合星海音乐学院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二期)
2025-04-18
学校举办年轻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媒体华农
2025-02-27
【微言教育】高质量启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调研座谈会召开
2025-04-17
【新华网】创新领航者|华南农业大学薛红卫:交叉融合多学科优势 培育新农科人才
2025-04-15
【光明日报】华南农业大学举办“英雄花开英雄城 红色基因护国安”主题文艺汇演活动
2025-04-14
【南方+】全国50%饲料鳜产自三水!“无抗养殖 + 中药防疫”解码鳜鱼产业领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