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 2022-06-15
    日前,我校侨联组织专家参加了在陆河县举办的“客联陆河”百师公益服务团活动。专家团一行先后到北中村沉香基地和田墩村油柑基地,通过实地查看、与种植户及村干部面对面交谈沟通的方式,就沉香和油柑的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开发及产业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进行“诊治”,并提出了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活动期间,专家团在河口镇镇政府举办专题讲座,为当地种植户普及油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并认真解答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讲座结束后,还为农户送上栽培管理书籍及学校选育的优良蔬菜种子和水稻种子。这一系列公益活动,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据悉,本次公益活动由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汕尾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陆河县人民政府、广东省客属海外联谊会、我校侨联及广州中医药大学侨联联合主办。自2017年“百师公益”专家团成立以来,我校已连续5年组织专家团参与公益活动,为广东省客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文图/校侨联)
  • 2022-06-15
      近日,我校首个青年学者联合会落户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出席成立大会。原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等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对联合会的成立发来祝贺。  仇荣亮向工程学院青年学者联合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工程学院青年学者联合会提出“搭平台,促融合,谋发展”三点希望:希望联合会在推动青年学者成长成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术人才队伍、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青年学者联合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罗锡文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青年人是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从“志存高远、明确方向、锲而不舍、开拓创新、深入实践、团结合作”等六个方面鼓励广大青年师生珍惜时代机遇,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工作,在科学研究领域找到新思路、取得新突破、获得新成果,实现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变,让研究成果真真正正地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会上,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施娜柯宣读了《关于批准成立工程学院青年学者联合会的决定》和《关于聘任工程学院青年学者联合会主席决定》。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巍华作为兄弟院校学者代表发言祝贺,与会人员一
  • 2022-06-15
    近日,由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7部委(以下简称“7部委”)共同开展的2022年科家精神教育基地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以下简称“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与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纪念馆等140个单位从实际申报的473家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建设期至2026年。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转化深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7部委共同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3月16日,7部委印发《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了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工作。我校党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部署安排党委宣传部联合科学研究院、农学院等单位认真申报材料。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等7家单位指导推荐,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最终入选。2021年4月2日,学校举行“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揭幕仪式“一展”指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线下展馆,设在广
  • 2022-06-14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校新增1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目前,学校89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共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的57.3%。  此次我校新增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软件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茶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动画专业。新增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法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动物药学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来,我校深入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工作
  • 2022-06-13
    加强党性锤炼 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在首期学生党员骨干党性锤炼“永根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王斌伟(2022年6月12日)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校首期学生党员骨干党性锤炼“永根班”开班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参加首期“永根班”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永根班”是学校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其列入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专门制订方案,对“永根班”寄予厚望。下面,我想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第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培养一流人才更是我们“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首要任务。什么是“一流人才”?答案可以有很多,但我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定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何为“德”?从我国古文字的演变来看,主要是3个“正”,即“行正、目正、心正”。在新时代,“德”又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论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私德
  • 2022-06-13
    我校首期学生党员骨干党性锤炼“永根班”开班典礼  学生党员骨干如何锤炼党性?怎样把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与“三全育人”有效结合,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6月12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首期学生党员骨干党性锤炼“永根班”开班典礼在红满堂举行。该班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老校长卢永根院士命名,立足农业大学特点,面向学生党员骨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情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深入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知农爱农情怀、有强农兴农本领的时代新人。王斌伟书记对“永根班”提出要求  “学校党委对‘永根班’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希望以卢永根院士的榜样力量引领同学们前行,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扎实的实践锻炼,特别是党性的淬炼,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助力同学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勉励全体“永根班”同学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成长为代表华农品质、实力和水平的“形象大使”,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增光添彩;要加强淬炼、共同进步,在培训期间努力学、用心悟、多互鉴
  • 2022-06-1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相关精神,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月9日上午,学校第10个“同心之家”落户海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邓国安为海洋学院“同心之家”揭牌,并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民主党派成员代表共进午餐、座谈交流。会上,海洋学院党委汇报了学院统一战线基本情况、开展统战工作具体措施及统一战线成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会的民主党派成员代表纷纷发言,大家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科研平台搭建、办学条件改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献策,现场气氛轻松热烈。邓国安认真听取发言,就相关问题同大家交流看法。他对海洋学院“同心之家”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学院的统战工作表示肯定,对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并对接下来的统战工作给予指导。他希望,学院党委要用好“同心之家”平台,加强内涵建设,切实发挥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成员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立足党派和自身专业优势,紧扣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学校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建言献策、双岗建功
  • 2022-06-12
      “希望外国语学院培养更多‘三农’领域的外语人才”,6月10日,校长刘雅红率队到外国语学院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学院工作情况与面临问题,就如何推动学院发展及“争创一流”与学院党政班子及教师代表进行座谈。校党委副书记邓国安参加了调研。  在调研座谈会上,外国语学院主要负责人围绕党的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工作的总体情况、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思路。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学院提出的问题分别作了回应,就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邓国安就学院的党建统战和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刘雅红肯定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就学院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员与教工党支部在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聚焦一流人才培养,在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建设上下功夫,结合国家发展需求与我校农业特色,培养更多农业外语人才,拓展非外语专业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注重教学名师的培育,鼓励教
  • 2022-06-11
    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在欧美同学会各级各类组织和广大留学人员中引发热烈反响。6月10日下午,欧美同学会召开高校留学人员校长、院长线上视频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主持会议。广东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我校副校长邓诣群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高校管理者如何为“立德树人”做贡献?邓诣群从分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出发,指出要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持之以恒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久久为功强化实践育人,不断巩固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实效,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如何为“讲好中国故事”做贡献?邓诣群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实践谈到,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要广泛开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农业历史文明,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高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如何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邓诣群结合学校党建带侨建的经验指出,要增进共识、增进交流、凝聚人心,把留学报国光荣传统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
  • 2022-06-10
    为充分激发华农师生学法热情,营造浓厚学法氛围,进一步提升师生法治素养,6月8日下午,由我校与广东省水利厅联合举办“水法进校园”普法活动在红满堂举行。广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仁著,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育燕出席活动并讲话。蒋育燕指出,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师生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适合不同专业特色的多样化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持续推进师生普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本次“水法进校园”活动是将涉水法律普及与广东治水实践有机结合的新尝试,旨在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打破普法宣传教育与行业专业实践之间的壁垒,提升普法宣传教育实效,希望广大师生借此机会切实增强尊法守法意识,提升学法用法能力水平,进一步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陈仁著介绍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为核心的水法律体系建设情况和“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4部涉水法律、《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24部行政法规。我省制定了《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等9部省地方性法规、10部省政府规章和一大批配套文件,涵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